2025年7月大圣证券,《人民日报》头版刊发《破除内卷式的竞争,夯实发展之机》,这篇不足300字的短文,却释放出影响深远的政策信号。
自财经委提出 "反内卷" 战略以来,新闻联播已多次聚焦这一议题,一场重塑中国经济格局的产业变革正在悄然展开。
这场变革的核心,在于打破 "低水平重复竞争" 的困局。
以光伏行业为例,2024年全球光伏组件价格暴跌40%,中国46%的光伏上市公司陷入亏损,产能过剩导致全行业利润率不足3%。
这种 "自杀式竞争" 不仅消耗资源,更阻碍技术升级。正如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专家吕锦标所言:"当企业忙着打价格战时,根本无暇投入研发。"
政策层面的破局思路清晰: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引导行业从 "量的扩张" 转向 "质的提升"。
2024年12月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,要 "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",并将其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紧密结合。这意味着,未来的产业政策将更注重精准调控,而非一刀切式的行政干预。
1. 普遍亏损行业:农林牧渔的绝地反击
农林牧渔是当前亏损最严重的行业之一,2024年73%的上市公司陷入亏损。广西甘蔗主产区的案例极具代表性:持续8个月的干旱导致甘蔗减产50%,但糖价却因供给收缩上涨20%。这种 "减产提价" 的逻辑,正在重塑行业生态。
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空前。2025、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,要 "引导农业企业联合减产,建立价格协商机制"。
头部企业如牧原股份已开始行动,通过主动缩减生猪存栏量,推动猪肉价格回升至成本线以上。据测算,若全行业减产15%,利润率有望从- 8% 提升至5%。
2. 国企主导行业:煤炭钢铁的二次去产能大圣证券
煤炭和钢铁是典型的国企主导行业,国企占比分别达84%和64%。2015-2018年的去产能行动曾使行业利润率从- 15%提升至12%,但近年来产能过剩问题再次显现。
2024年,煤炭行业产能利用率降至75%,钢铁行业库存同比增加30%。
新一轮去产能正在酝酿。国家发改委已启动 "国企产能优化计划",要求重点企业 2025 年底前压减 10% 无效产能。
中煤集团、宝钢股份等龙头企业已率先行动,通过关闭落后矿井、淘汰转炉设备,实现产能集约化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去产能更注重绿色转型,要求新产能必须配套碳捕集设施。
3. 高集中度行业:风电设备的巨头博弈
风电设备行业的市场集中度高达83%,前十大企业占据绝对主导地位。
2024年,金风科技、远景能源等头部企业联合减产20%,直接推动风电整机价格上涨15%。这种 "寡头定价" 模式,正在改写行业规则。
技术升级成为破局关键。明阳智能推出的12.5兆瓦陆上风机,单机容量较2023年提升25%,但成本仅增加8%。
政策层面,"十四五" 可再生能源规划明确要求,2025年风电设备出口占比提升30%。这为头部企业打开新的增长空间:2024年中国风电机组出口量同比增长41.7%,在欧洲市场的份额已达18%。
1. 三大投资主线
供给收缩标的:重点关注光伏玻璃(福莱特)、生猪养殖(牧原股份)等减产明确的行业龙头。
国企改革先锋:煤炭领域的中国神华、钢铁领域的宝钢股份,有望通过混改释放增长潜力。
技术创新标杆:风电设备的明阳智能、动力电池的宁德时代,技术壁垒将成为核心竞争力。
2. 风险防控要点
政策执行风险:部分行业可能出现 "假减产、真囤积" 现象,需关注产能利用率、库存周转率等核心指标。
替代技术冲击:农林牧渔需警惕植物基蛋白替代,光伏行业需防范钙钛矿技术的颠覆性影响。
国际市场波动:风电设备出口依赖欧洲市场,需密切关注欧盟碳关税政策变化。
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,或将出台反内卷专项政策。市场普遍预期,会议将明确以下方向:
建立行业减产基金:由财政出资补贴主动减产企业,预计规模达500亿元。
完善价格监测体系:在煤炭、钢铁等行业建立价格预警机制,防止价格暴涨暴跌。
强化反垄断执法:对恶意低价竞争企业处以年销售额 1%-5% 的罚款。
"十五五" 规划的制定更值得期待。专家预测,反内卷将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、绿色低碳发展并列成为三大核心议题。
这意味着,未来五年将是行业格局重塑的关键期,率先行动的企业将获得超额收益。
反内卷不是简单的 "减产保价",而是一场涉及产业升级、政策创新、市场重构的系统性变革。
对于投资者而言,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:在光伏玻璃龙头集体减产 30% 的当下,在煤炭钢铁国企启动二次去产能的前夜,在风电设备巨头主导全球定价权的时刻,把握趋势者将赢得未来。
正如鄢一龙在 "十五五" 规划建议中所言:"打破内卷式竞争,就是要在绝望中寻找希望,在困境中开辟新局。" 这场财富革命大圣证券,才刚刚开始。
博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