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陈晔乐盈配资
“到底是谁买到了!蹲了一个星期,都没看见放额度。”杭州白领林女士最近手头有15万元闲钱,本想购买一款收益不错的银行理财产品,却始终没能如愿,“好东西也太抢了。”
银行理财又成香馍馍了?
今年5月新一轮降息落地,国有大行率先下调存款利率,一年期存款利率跌破1%,与此同时,更多资金开始涌入银行理财市场。普益标准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6月末理财市场规模约31万亿元,较去年年底增长3.4%,银行理财规模创下历史新高。
部分理财近一月年化收益率大增
投资者需警惕波动风险
近期,银行部分理财产品出现“抢购潮”,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表示理财产品太难抢。
有网友晒出某银行APP理财产品的截图,抱怨“大半夜抢半天抢不到。”
来自江西的网友分享了抢购银行新发理财的经历,“每次进去就火爆,好不容易刷新购买按钮亮了,一通操作下来到了输密码环节又要找半天数字,新发怎么才能抢到?”
图片截取自社交平台
也有网友称,之前买过的一款理财收益不错,最近该产品一直是售罄的状态,“理财额度秒抢光”。记者看到,该网友的截图显示这款产品近3月的年化收益率达4.51%,远远高于银行定期存款的收益。
乐盈配资
图片截取自社交平台
事实上,最近一个月,部分银行理财收益正在悄悄“逆袭”。
市民张先生惊喜地发现,自己购买的一只理财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竟然高达5.23%,该产品近三月、近六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4.73%、2.57%。
潮新闻记者查询几家银行APP后发现,个别表现突出的理财产品展示的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达到5%-6%。
值得一提的是,记者看到有一款理财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甚至飙升至13.71%。产品购买页面显示,该产品1元起购,风险等级为R2稳健型,最低持有365天。产品说明显示业绩比较基准为1.8%-4%,为固定收益类产品,拟投资于债权类资产,并适当配置优先股等权益类资产和金融衍生品类资产。
图片截取自银行APP
不过,高收益背后可能暗藏波动风险。4个月前,潮新闻记者曾报道过市面上多款以“低波稳健”为特色的银行固收类理财,收益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甚至存在短期亏损。而随着二季度债市经历了快速调整后震荡回升,固收类理财产品等收益迅速回暖,再加上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吸引资金向理财“搬家”。
有银行业内人士提醒,一些年化收益率极高的理财产品成立时间大多较短,为吸引客户扩大规模,这些产品一开始的收益率可能冲到较高水平,随着产品规模持续扩大,收益可能面临回落的风险,因此投资者在购买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后再做配置。
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启“降价潮”
下半年理财市场或延续稳健增长
近期,随着理财产品市场持续升温,包括中银理财、建信理财、交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密集下调旗下多款理财产品费率,来吸引投资者。
7月16日,中银理财发布公告称于对“中银理财-稳富固收增强双债策略9个月持有期”产品费率进行优惠:7月18日至10月16日,产品固定管理费率有0.25%(年化)下调至0.05%(年化),10月17日期,产品固定管理费率由0.25%下调至0.2%(年化)。
图片截取自中国银行官方网站
建信理财称,为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服务,从7月17日起将嘉鑫(稳利)固收类封闭式3款产品、睿鑫2款产品管理费率降至0.05%。
除国有大行理财公司外,民生理财、招银理财、光大理财等多家股份行理财公司也纷纷加入费率“价格战”,通过降费让利投资者。
以民生理财为例,该行对近日正在发行的一款固收类理财产品实行优惠费率,固定管理费由0.5%降至0.05%,降幅高达0.45个百分点,幅度明显。
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,今年下半年理财市场规模有望延续温和增长态势,在“低波、稳健”的经营模式下,聚焦存款替代主线,优化产品结构与资产配置。固收类理财收益率有望小幅上行,短期限、高流动性理财将继续承接存款迁移;现管类理财收益率预计延续下行,规模继续收缩。
在招联首席研究员、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看来,随着存款利率走低,以及居民预期改善,理财产品相较于定期存款的超额收益优势进一步凸显。
“预计2025年下半年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将继续扩大,有望突破前期高点,站到32万亿元之上。”董希淼透露,近期债券市场走牛,以债券为主要底层资产的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明显。不过,面对市场波动和投资者多样化需求,银行和理财公司如何在安全性、收益性、流动性这一“不可能三角”中做好动态平衡,将是一个长期的巨大挑战。
董希淼建议乐盈配资,下一阶段银行和理财公司应加快引入和培养专业人才,不断提升对宏观形势和金融市场额研判能力,持续提升投资研究能力和资产配置能力,为不同需求和偏好的投资者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。
博星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